分享到:

包装网全国直通: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深圳  广州  郑州  杭州  西安  武汉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河南  山东  浙江  江西  江苏  安徽 

更多>>

探索适合中国低碳经济发展
2012-01-13 21:19:05   来源:包装e线   评论:0 点击:

包装设计网推荐:探索适合中国低碳经济发展

十二五的绿色发展将大大推进中国的节能减排与环境改善 中国的减排努力将会完全改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结果 中国的GDP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如果中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可能会大大快于国际机构预测,在2020年以前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与此同时,二氧化碳排放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报告作者胡鞍钢教授指出:中国作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必须负起全球性的责任,承诺减排目标。中国的第十二五计划将把绿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这将大大推进中国的节能减排与环境改善,为实现中国的对外承诺提供保障。 报告的作者,曾任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得郜若素指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面临的危机远比发达国家曾经遭遇过的危机更为严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上已经做了很大努力,但国际社会不为所知。中国应当把国内政策融入到国际承诺中去。中国的减排努力将会完全改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结果。 报告的主编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军指出: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迅猛的发展中经济,其GDP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与此同时,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这使得中国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批评的对象。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均收入还处在中等偏下水平,因此高速增长仍将持续,城市化率还会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转型至少还需10年以上。这种国内的庞大需求对能源和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逐渐形成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从而放慢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不只是来自国际的压力,而主要是出于中国未来发展的需要,虽然国际上有人拿气候变化问题故意作中国的文章,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节能减排的信念不容置疑。他还建议,中国在积极自主减排的同时,应积极宣传介绍中国应付气候变化的成果,并适当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些碳资金援助和比较实用的节能减排技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诚意和努力。

同时,建议中国主办一些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会议(如COP17),形成有中国域名的国际协议(如京都议定书、名古屋协定),举办世界性的节能减排博览会,以扩大中国的影响、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减排的认可度。 气候谈判和碳排放承诺是国际外交学,而具体的节能减排目标是国民经济学 一个是理想,一个是现实,如何统一两者是一门艺术 报告作者、罗马俱乐部成员、原IPCC工作组核心成员,碳排放的卡亚计算式(茅计算式)的提出人茅阳一认为:日本政府提出的削减二氧化碳25%的目标只是一个政治许诺,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日本充其量只能减排13-15%,而且边际成本很高,其余的部分必须靠向国外购买排放权和发展核能来完成。 报告主编薛进军教授认为,国际社会对减排虽然有许多高指标承诺,但理想与现实有距离,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美国因国会和产业工会的反对而不能积极推行减排措施,退出京都议定书、迟迟通不过碳基金法案;澳大利亚推行碳税受阻,即是一例。日本在气候谈判一直很积极,在发展低碳社会方面已创出了“低碳社会”的成功模式,但其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的2010年减排6%的目标不仅没有实现,反而增加了8%。日本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减排25%,但国内产业界反对强烈,表明最多只能削减18%,加上政治原因,使其再三推迟《推动地球温暖化防止法案》在国会的审议,碳排放交易制度的推广也遭搁浅。

更令人遗憾的是,日本在坎昆会议上以排放大国的美国和中国没有参加为由反对延长京都议定书。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出口贸易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中国的资源能和环境是否能够满足经济增长的巨大需求,成为一大疑问。因此,节能减排不仅来自国际的压力,更主要是出于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带报告的序言里提出:要探索适合各国国情的低碳发展道路。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上态度积极,有些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但总体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需要学习其他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从而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在创造中国奇迹的同时,创造一个低碳发展的中国模式

更多包装相关信息来源于:http://www.bz-e.mobi/ 包装设计网

相关热词搜索:包装设计 包装材料 包装机械

上一篇:如何提高印刷业总产值?
下一篇:包装印刷业转型低碳环保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