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风入松难以承受每月5万元的租金,搬离了北大南门的地下室。机械设备,这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王炜与一群学者、文人于1995年创办的书店,季羡林、邓广铭、任继愈、张岱年等学者曾在这儿就《陈寅恪的最后20年》侃侃而谈,它的入门转弯处曾挂着一块有名的匾额,上书“人,诗意地栖居”。然而,坚持了十五六年后,这块“北大与中关村的书香名片”,已经不再能诗意地栖居,甚至不能够存在了。
在北京,还有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营书店——位于中关村的第三极在三年赔了7800万元之后,黯然关门。在广州,三联书店、“学而优”暨南大学西门店、龙之媒书店等三家知名书店前两年宣布结束营业;在上海,2011年季风书园有4家店倒闭,复旦大学南区经营17年之久的庆云书店宣布关张;在西安,新华文轩西安书城等一批知名书店接连关门……连德国贝塔斯曼也宣布,停止中国书友会的全部运营,全面撤出中国。
无怪专业图书网站百道网CEO程三国哀叹:“现在的中国大城市,三步之内必有银行的网点,可是转大半条街,你也别想找到一家书店。”
知名文物收藏家马未都在6月15日的博客里说得更精辟:“今天是经济社会,把传统书店逼入死角,让美好变成噩梦。我知道,传统纸媒走向没落是必然,如同两千年前的竹简木牍走向灭亡一样。”
数字出版横空出世
纸媒衰落的趋势在国外也同样明显。欧美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美国数家知名的报纸、期刊发行量连年下降,《洛杉矶时报》、《读者文摘》等已申请了破产保护,《生活》、《洛基山新闻报》已经停刊。在过去的整个2011年,无论是大众出版、专业出版还是教育出版市场,纸质图书总体上几乎都存在销售下滑的情况。
对纸媒的冲击来自手机、iPad、微博……这些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等新兴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出版活动。数字出版已成为当今出版业发展最为迅速、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
全球最大的教育出版集团——英国培生集团执行总裁马乔里·斯卡迪诺夫人乐观地表示,他们不担心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对公司的影响,培生集团已经转型为数字出版企业。2011年,培生集团总收入中,数字产品收入约占33%。美国规模最大的图书出版商Simon&SchusterInc.,法国四大出版集团Hachettelivre、Gallinmard、Flammarion、LaMartiniere,甚至日本的一些传统出版机构,都已经在数字出版开始新的开拓。
即使一些专业出版商数字化的程度也已很高。如欧洲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出版集团之一,全球最大的科技与医学文献出版发行商爱思唯尔 (Elsevier)集团,2011年科技出版板块数字化收入就占了总收入的近80%。爱思唯尔所开发的Scopus是世界上最大的文摘和引文数据库系统,用户可检索到全世界4000家出版公司的14500多种科学期刊。
世界上最大的大众图书出版商之一企鹅集团的中国地区负责人周海伦在谈到数字出版时表示:“在美国出版市场,企鹅一直是数字出版发展的领军人物之一…… 我们和不同的平台合作,如亚马逊、谷歌、苹果等。如今美国电子图书市场已经开始快速发展成熟,英国紧随其后。而我认为在澳大利亚和中国,电子图书的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中国的数字出版依然在摸索过程中。”
更多相关信息可登陆:http://www.bz-e.mobi/包装印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