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备网推荐:我国环保油墨现状并不乐观
由于传统的溶剂型油墨使用了大量苯系溶剂,欧美国家自2000年开始就逐渐用水性油墨取代传统的溶剂型油墨,日本也在2002年发布了相关环保油墨标准,并禁止含苯油墨在食品、药品及妇婴用品包装上的应用。
全国油墨信息中心前主任杨红曾撰文指出,这些国家和地区对环保油墨不仅制定了严格的生产使用标准,还实行了非常严格的监督检测。 而我国从2005年才开始生产环保油墨,相关标准从2007年才开始发布。2007年,推荐性国家环保标准《环境标志技术要求胶印油墨》、《环境标志技术要求凹印油墨和柔印油墨》相继发布,其对油墨中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苯类溶剂等的残留和使用做了要求;2009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将食品包装材料、容器纳入食品安全范畴,同时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苯类溶剂未被列入;2009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规定,苯类溶剂残留量不检出。 环保油墨在印刷包装企业的使用状况也不容乐观。
河北石家庄为民塑料软包装技术拓展联盟杨伟民认为,目前在我国使用最广泛的仍然是含苯的溶剂型油墨,无苯无酮的环保油墨仍处在难以推广的尴尬局面。 不过这一形势正在发生转变,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总裁樊家驹谈到,我国环保油墨生产历经了从无苯含酮到无苯无酮再到醇水的技术提升过程,目前在国内的油墨行业中,已有50%的企业在生产环保油墨。相信在一到两年内,整个油墨行业将完成向生产环保油墨转型。另外,以康师傅、旺旺、娃哈哈、雀巢为代表的软包装大规模生产企业,今年以来已全面转向使用无苯复合油墨。
问题:普及面临三瓶颈 业内人士认为,环保油墨在国内得不到普及,主要有以下3方面原因。
(1)缺乏明确的相关法规标准支持。 目前我国的现行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生产和使用含苯的溶剂型油墨,也没有应用无苯无酮油墨的识别标志。 在标准方面,杨伟民提出,虽然我国1998年就曾颁布了有关塑料复合包装膜的国家标准,2003年修订时又专门增加了一项限制苯残留的具体指标值——每平方米不得超过3毫克。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标准只是推荐性标准,并非国家强制性标准,而且实际上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本报记者查看上文中提到的标准,也发现只有一项国家标准是强制性的,其他都是推荐性的。
(2)目前市场上的“绿色环保油墨”性能还不完善。 我国油墨产业从30年前的22家发展到今天的4700多家,真正意义上的环保油墨有多少呢?浙江省义乌市伟航水墨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贤伟在论坛上引述了一位油墨行业老专家刘家聚的话说:“目前,许多研发环保性油墨的人员,仓促地为包装印刷用户提供不太完美的油墨,不是附着差,就是光泽不好;不是成膜干燥慢,就是价格高;不是套印差,就是需增添烘干设施等。”杨伟民说,有些环保油墨虽然更为安全环保,但其色彩却不及含苯系油墨艳丽,因此很难为市场接纳。
(3)环保油墨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致使其难以普及。
更多包装相关信息来源于:http://www.bz-e.mobi/ 包装e线网